|城市论坛| 1 共生视域下乡村文化空间形态更新设计研究——以湴湖村乡村文化空间设计为例 / 李凤华 潘学斐
|城市建筑研究| 5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 / 曾喜露 9 城市建筑环境美学与色彩应用研究 / 胡应征 12 荆楚文化在城市景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 黄书城 15 住宅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探究 / 雷咏润 张 华 18 古建筑保护在城市更新中的意义与策略 / 陈 娟 21 建筑材料视角下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创新 / 尤昕怡 赵慧宁 24 武汉黄石路汉口公馆项目设计实践与营造 / 孙丹凤
|城乡规划研究| 27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 刘晓丽 3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究 / 万 蔚 33 基于不同城市规划理念的城市建设探讨——以新加坡和弗莱堡为例 / 余嘉乐 杨美惠 36 赓续传统记忆 重构现存情境——江南传统村落保护性更新设计 / 汤 凡 王梓昱 李芯蕊 刘 铃 39 触媒视角下闽南文化在传统村落中的应用——以厝仔村为例 / 郭园园 42 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名城名镇保护研究——以宿迁市新盛街改造为例 / 戴 婷 45 文旅融合下的商业空间更新探析——以无锡传统村落为例 / 黄 帆 梁耀建 48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川北古镇街巷空间研究——以柏林沟古镇为例 / 姚 雪 魏 柯 51 基于知觉理论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分析——以乐山社区空间为例 / 李 嘉 王天宏 54 “可沟通城市”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空间传播——以西安地铁为例 / 纪元琪 57 基于安全视角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 张佳琳 刘丰军 60 沧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规划布局与建设研究 / 林滢滢 63 旧工业厂区改造更新设计的成本控制探究 / 张 楠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66 新艺术运动与山水城市自然观对比探析 / 王 勇 冯敬国 69 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 郑亚菲 72 我国自然景观型景区发展策略研究——以尧山风景区为例 / 丁荣庆 75 湿地公园景观的地域性特色研究——以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 徐冯文 78 湖州市余家漾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 陈一航 81 城市森林公园中的特色植物造景研究——以长春净月中央公园为例 / 王文珍 84 智慧城市理念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应用探索 / 沈炜伟 贺 鹏 87 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林心茹 90 交互式设计理念下校园景观空间设计探析 / 何慧卿 93 AR 技术在大型光影艺术中的运用 / 卢思屹
|城市旅游研究| 96 地域文化视角下红色旅游景观营造研究——以江苏北部地区烈士命名村镇为例 / 马彬越 99 地域文化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衡阳县白石园村为例 / 杜 玥 严 茅
|城市会展研究| 102 双翼齐飞助力博物馆“活”起来且“火”起来——以内乡县衙博物馆为例 / 樊文雅 靳宇萌 李梦珠 105 基于新媒体影像技术的博物馆叙事性设计研究 / 邓扬帆 王 健
|城市形象研究| 108 地域文化在鹤壁城市形象塑造中的运用研究 / 李 爽 李豪东 111 文旅融合背景下天津城市 IP 形象设计 / 周星雨 114 基于符号学视域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 权歆昕
|城市文化研究| 117 工艺美术多维助力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 罗 曼 从 戎 120 基于 AI赋能的秦皇古道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创新 / 邵 奕 王玲玲 123 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为例 / 严 双 刘 瑶 杨欢欢 126 历史人文视域下兰州地区人文景观研究 / 刘 斌 129 城市历史文化公园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以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 赵露莹 任家辉
|城市广角| 13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 刘雯霞 13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 韩欢欢 138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研究 / 蒋皓州
|佳作欣赏| 141 梁禄旭、邢维娇作品 142 董玲、刘樱作品——绵阳市滨河公园绿地景观效果图 143 张筠梓、梁保明、任义、吴晓媚作品 144 毕芳菲、丁园、郭莹洁、翁川凤作品 145 李雪媛作品 146 李丹骏作品——“青云渚”黑茶包装设计 147 任伟、佟景贵作品 148 李若晨作品 149 朱柔羲作品 150 覃昌慧作品 151 卢雯芝、韦秋云作品——侨乡海韵系列 152 夏顺娅作品
封面 李小松作品 封二 郎钦瑶、王鹏凯、张天馨、孙璇作品 封三 杜松仪作品 ——地貌 封底 王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