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论坛| 4 共生美学视角下的建筑设计研究——以梧州骑楼为例 / 齐 珂 莫敷建
|城市建筑研究| 7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 毛 悦 10 混凝土材料在陇南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 李天水 13 楚雄乡土建筑的特征提炼与活态化研究——以楚雄州民族博物馆为例 / 张钦荣 16 梧州非遗文化与建筑装饰融合策略研究 / 吴伟莹 19 沈阳古建筑传统彩绘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沈阳故宫为例 / 杨茗涵 22 建筑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 翁可欣 25 建筑规划构建旅游城市古今交融探究 / 史珂珂 28 “建筑针灸”理念在王景纪念馆中的应用 / 李宗港 31 符号学视角下寀卢村建筑空间改造设计分析 / 李 悦 丁 悦
|城乡规划研究| 34 城市规划的新路径:功能化与人文价值的协同发展 / 何文君 37 新时代语境下的城市设计之都发展研究 / 朱曹中 40 城市更新视域下常州工业遗存保护探索 / 朱溢凡 高西美 43 城市更新下南京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研究 / 唐 薇 46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微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 彭 艺 武少军 49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策略——以长沙市轻苑小区为例 / 刘芯嘉 欧 操 52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与实践——以塘桥街道为例 / 覃 琴 55 黄河生态廊道景观规划与中原美学重构研究 / 李峥峥 58 湘南地区村庄规划景观风貌管控研究——以衡阳县梅花村为例 / 杨翔钧 熊惠华 龙烁郡 61 城市生态休闲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济南市桃花溪公园为例 / 张眉宇 64 “双碳”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 魏 东
|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67 参与式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实践 / 杨紫瑜 70 公共艺术教育赋能城市文化传承的路径与成效——以西安地铁文化墙为例 / 刘 玮 孔 夺 73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及美学理念的差异探析 / 张觐觐 76 风景园林景观艺术表现对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 赵 亮 79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城市公园建设研究——以南宁市南湖公园为例 / 潘立琪 陶雄军 82 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研究 / 单 迪 黄 忠 85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 武姝彤 袁迎雪
|城市旅游研究| 88 文旅融合下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更新研究 / 杜王鑫 92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 郭 莹 宋宁宁 95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 王华璐 99 “百县千碗”IP 对于推动地方旅游发展的研究——以苍南县为例 / 金曜冬 102 PEST 模型下的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 杨延朴 班宁秋 105 智慧文旅背景下台州旅游 App 设计研究 / 贾小越
|城市会展研究| 108 展示空间叙事的隐喻性设计方法研究 / 逯 鹤 刘 迪 111 博物馆场景下数字角色的造型设计 / 王雅琪 114 高校美术馆 VI设计与文化传播功能探索——以南京财经大学美术馆为例 / 许新蕾 刘依阁 袁志豪 117 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研究——以重庆原江陵厂为例 / 曾丽旭
|城市形象研究| 120 数字技术在城市形象更新中的应用 / 李一彪 陈奕霏
|城市文化研究| 12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以陇南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村落为例 / 庞亚妮 126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融合发展研究——以固国村为例 / 龙梓嘉 129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江南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以常州嘉泽村为例 / 祁天雅 王璐珺
|城市广角| 132 景观摄影对城市记忆的建构路径研究 / 向漪弦 135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日常生活设计探寻——以河南省武陟县乔庙镇为例 / 杨云龙 姚 惠 138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区域文创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 王 芮
|佳作欣赏| 141 李琼作品 142 范明琛、谭溪鑫作品 143 石少平作品——产孵·东盟国际商贸城营销中心 144 李晶晶作品 145 葛家祺、伍小珊作品——花鸟小品 146 张泽惠、张雨洋作品 147 胡思羽、王平作品 148 秦虹、管其军作品 149 李坤洋、张钦、谢家炜、何诗瑶作品 150 彭丽作品——酒杯创意摄影 151 温佳琳作品 152 刘青、罗瑞娟作品
封面 李刚作品 封二 谌一菡、黄叶萱、姜旭宇、周佳音作品 封三 魏茜作品 封底 王清丽作品 |